查看原文
其他

连平:六管齐下力促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连平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2024-09-0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述评
连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12月16日,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会议围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个总方针,积极促进明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总目标的达成。
会议进一步从恢复和扩大消费、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向好发展、推进稳外资稳外贸和高水平开放、推动现代化产业和科技体系不断优化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形成各类政策协调合力等六个方面,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力促明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1.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会议特别强调了消费恢复在经济运行转好中的重要作用。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相较于投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内生动力。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型步伐的加快,投资对内需的提振作用越来越小,扩大内需需要更多向依靠消费进行转变。在疫情发生前的九年时间,最终消费支出对于GDP的贡献率保持在55%-69%的区间内,且贡献率都大于资本形成,表明中国内需增长已逐渐向以消费为主要拉动力的路径上转变。疫情发生三年以来,消费受到的冲击远大于投资,因此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水平的不断提高,优先拉动消费快速回升是推动明年内需回暖和经济稳步恢复和的关键。疫情期间,各类市场主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居民部门隐性失业率上升,收入减少,防御性储蓄提升,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对于重新提升预期,缓解消费后顾之忧有较大推动作用。会议同时指明,房地产相关消费和汽车消费将会成为拉动明年消费快速回升的两大抓手。同时在以政府资本为基础之上,社会资本的有力参与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保障。

2.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要求较去年有不小的变化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时隔多年后首次明确指出要支持住房需求,预计明年政策一方面会满足好刚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将有望增加对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此同时,明年会更好地处理好房企及其相关的金融风险。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全面下行、房企资金状况偏紧的局面,预计明年住房制度管理工作会从供需两个方面进一步给予支持。展望2023年,房地产政策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并向“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迈进,突出“因城施策”,推进“保交楼”等房地产项目的工程建设。住房金融总体上将进一步回暖,推动居民购房成本小幅下降,将加大住房金融供给侧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支持房地产“金融十六条”及“三支箭”政策落地,房企开发贷及非银融资指标有望边际改善,有效化解房企金融风险。地方政府也将积极发力,有条件的城市将减少或取消限制性购房政策,推动存量房去库存,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3.推进稳外资稳外贸和高水平开放

会议特别强调要积极推进稳外资稳外贸,实现高水平开放发展。会议指出,外贸要稳规模、优结构,推进区域贸易合作谈判;外资要稳存量、扩增量,扩大并吸引外资,为外商投资提供便利。这与二十大提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相一致。2023年,我国将会有序推进和拓展多元化区域贸易协定。高效并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税收优惠和贸易便利条款,促进RCEP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升级。继续深化制度型开放举措,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自贸区先试先行,主动与国际自由贸易区域接轨。进一步提升外资外商的服务水平。完善重点外资项目工作服务机制,对外资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快速响应、及时解决。压减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放宽外资项目的重点领域准入门槛、持续减少市场准入限制等措施,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和国别地区来源。不断持续的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其相关条例,持续完善配套的规定。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对于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4. 优化现代化产业和科技体系

本次会议对产业政策给予了高度关注。会议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与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容相吻合。明年我国投资方向可能优先向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专精特新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和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八个方面倾斜,从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效率和安全水平。科技政策将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谋划好国家战略需求导向是关键,政策可能从集聚原创性引领性科技的攻关;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六个方面着手进行。

5.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本次会议提出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支持力度。这与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法一致。“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是本次会议特别强调的内容,在外需转弱、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明年宏观政策将会继续加大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力度,在保持今年政策力度不减的情况下,可能会出台更有力的需求扩张措施。
会议强调,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会通过调升赤字率至3.20%或以上水平、广义赤字不低于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可能不低于3.5万亿元等财政安排,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持续推进基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好其对投资与消费的带动作用。继续扩围和延期减税降费等组合式税费政策,针对性地加大力度支持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综合运用政策工具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消费增长;保持较高增长水平的转移支付,加大对转移支付结构用途的指导。与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不同的是,本次首次提出要“保障财政可持续性”,可以看出中央高度关注地方财政紧张问题;明年可能要求地方政府要做好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管理,加快推动税制体制改革,进一步挖掘国有经济有关实体所积累的财政资源,结构性地用于急需支持的领域,发挥好关键性作用。此次会议也强调要“保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这透露出中央重视地方财政紧张与债务融资之间的平衡问题,在保障地方政府加快落实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地方债务风险的监管。明年可能继续严控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合规经营监管,严禁向地方政府违规提供融资,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可以看出明年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支持稳增长有着较强的必要性。明年主要发达国家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趋缓,输入性通胀压力逐步减轻,国内物价总体上会相对平缓,我国货币政策向松调节的空间将会增大。央行可能会通过逆回购、MLF、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调节货币投放量,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可以适度加大降准与降息幅度,着力扩大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的提法可以看出中央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视,明年央行可能会继续加大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的规模或降低再贷款利率,以不低于现有规模的结构性工具持续支持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甚至可能会扩展至消费领域,增大对消费需求恢复的金融支持。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经济有能力逐步企稳回升,货币政策可能没有实施超级规模刺激计划的必要, 历史表明往往缺乏针对性的超常力度的货币政策扩张都会带来很大的风险累积,坚持稳健基调可能会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6.形成各类政策协调合力

本次会议将政策形成合力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会议指出,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与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一致。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需要稳健偏松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货币政策操作也需要财政的持续支持。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可能需要4倍甚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增大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较强的购债能力,这都要求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相对充足的货币供给。稳健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也需要财政担保等的有效配合。同时也要注意有效防控宏观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如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支出规模时需要货币政策灵活精准调节市场流动性,以防止“大水漫灌”。
报告撰写人员:
连平、王运金、罗奂劼、常冉、马泓、邓志超

——————


连平:2023年我国出口将如何演绎

连平: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定了

连平:中国宏观政策如何实现稳增长

连平:货币政策的当务之急与2023年走向

连平:二十大后实体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

连平:二十大后改革开放怎么走



合作、版权请联系华老师:1364170555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